“帮信罪”暴增:35岁以下被告人占比超过80%

据三联生活周刊,借银行卡给熟人开户转账;在机构办理贷款时,有不明款项从个人账户中转入转出……这些行为可能会让你在“不知情”的情况下违反法律。
帮信罪,全称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,为2015年《刑法修正案(九)》新增罪名,是指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,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、服务器托管、网络存储、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,或者提供广告推广、支付结算等帮助的行为,与电信诈骗等网络犯罪联系紧密。
量刑上限为三年有期徒刑,在刑法中,帮信罪算是个轻量的“小罪”,但近年来,却因起诉人数过多,起诉类型集中,引起诸多法律界人士关注。2021年,帮信罪共起诉12.9万人,成为各类刑事犯罪中起诉人数排名第三的罪名。
今年7月,“两高一部”发布的《关于办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有关问题的意见》提到,涉“两卡”(注:银行卡、手机卡)的帮信犯罪案件快速增长,占全部帮信犯罪案件的80%左右。
统计数据显示,当前帮信犯罪的被告人呈现低龄化、低学历、低收入、初犯比例高的“三低一高”特点,35岁以下被告人占比超过80%,25岁以下被告人占比三分之一。特别是未成年人、在校学生群体涉案问题突出,一些电诈、洗钱犯罪团伙利用未成年人、在校学生涉世不深、法律意识淡薄的弱点,蛊惑、引诱其出售、出租自己的电话卡、银行卡,甚至将部分未成年人、在校学生发展成为“卡头”,社会危害严重。
中国民航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陈文涛发现,帮信罪往往呈现出一个特征:许多普通人并不是主观故意犯罪。
最高人民法院提醒公众,“证卡出手,风险难料”,身份证、电话卡、银行卡、互联网账号等与我们的个人信息密切相关,不能出租、出售,也不能出借,更不能参与“刷单”“跑分”,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,就会成为他人犯罪的“帮凶”,害人害己,追悔莫及。

赞(0)
版权声明:本文为第三方投稿及转载资讯,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,所含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。如涉及侵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。
分享到